连BBC都发文 《延禧攻略》真是年度最火国产剧

2018 年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结束了,回头看这一年国内的影视作品,

《延禧攻略》绝对能排上年度最火之一。

不仅在国内很火,在海外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甚至还达到了谷歌年度电视剧热搜量第一的位置。

这样优秀的搜索量成绩,自然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眼光。

甚至是不会中文、非亚洲地区的观众和媒体,也对它产生了好奇。

而英国传统大媒体 BBC,在剧播结束了几个月后,突然发了一片文章专门介绍《延禧攻略》:

地球上谷歌搜索量最高的电视剧!

一个普通家庭的聪明女子,如何在后宫中崛起,赢得帝王的爱与尊重的故事。

它里面有爱,但也有仇恨、阴谋、报复、毒杀,甚至还有毒害婴儿的情节!

从剧情设定到服化道景制作,bbc 这回算是从头到尾好好夸了一遍《延禧攻略》...

在 BBC 的介绍中,《延禧攻略》的全球播放量绝对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。

其中,在英媒看来,爱奇艺就类似于 Netflix 之类的视频网站。

而《延禧攻略》在爱奇艺上的播放量超过 150 亿次,在连续 39 天的播放时间里一直热度不减。

随后还进入了 70 多个海外市场,堪称是现象级的影视作品,不得不让人关注。

为了给英语观众和不了解清宫剧的英国网友们介绍《延禧攻略》的故事题材,

BBC 将它了大致类比成了英国的大热英剧《王冠》,因为二者都是讲宫廷权力斗争的。

但 BBC 也认为,《延禧攻略》和《王冠》还是有很大不同。

《王冠》讲述的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统治,而《延禧攻略》的主角却是一个 " 背景平凡的聪明女子 "。

在权力的斗争中,她是靠自己努力在后宫中崛起,并最终赢得帝王的尊重和爱的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它又有点像灰姑娘的故事。

介绍了大致剧情,BBC 还认真分析了一通《延禧攻略》大火的原因。

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《延禧攻略》之所以能大火,

最重要的就是它出现的时机,符合当下中国女权主义的思潮。

BBC 认为,《延禧攻略》的主角魏璎珞 " 不像大多数被教导要宽容、顺从、柔弱的传统中国女性角色。"

虽然她作为一个汉族,出生于一个 " 满族压制汉族的帝国时代 ",

但却凭借自己的 " 智慧、决心、和适当的攻击性,最终让自己和家族都获得了荣耀。"

估计 BBC 编辑也是刷完剧后补了补清朝历史,于是也补充介绍说:

" 全家被抬旗,这是当时的汉族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社会阶层位置。"

" 虽然关于权力的斗争有虚构的部分,但主角的原型的确是在历史上被追封为皇后,也成了满族王朝唯一的汉族皇后 "。

有了真实的历史背景,观众就更容易被吸引和说服了。

另外,魏璎珞的名言也让 BBC 印象深刻。

所以介绍的文章中,也特意把这句核心台词翻译了过来:

" 我,魏璎珞,天生脾气暴,不好惹,谁要是再唧唧歪歪,我有的是法子对付她。"

看来,魏姐这样暴脾气的女人形象,不仅打破了国内观众对电视女主的普遍印象,

也让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有所了解的外国观众们,深感意外。

除了故事的情节符合时代的思潮,BBC 还补充说明《延禧攻略》成功的另一大原因:

低演员成本,高制作质量,服化道精细。

要知道,一直以来英剧都是非常看重服化道的。

尤其是年代剧中精致的服化道、大气优雅的选景,更是让人印象深刻。

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,英剧看重服化道景,也间接地促进了英国文化的传播。

所以,在 BBC 看来,《延禧攻略》的成功,也可以说是其服化道景的成功。

在这里 BBC 还专门介绍了这部剧的制作经费分配情况:

服化道景的成功离不开大量的投资,这就和电视剧的制作方的制片思路分不开。

" 除了佘诗曼外,所有的演员都不算太有名、太贵,演员的片酬压缩到了总体制片费用的 10%。"

" 剧组将绝大部分的钱,花在了服装、化妆、道具上,细节上也尽善尽美,

比如所有嫔妃都是一边耳朵戴着三个耳环,还原了一个满族妇女的传统。"

所以整体呈现出的效就非常吸引人,赢得了观众的喜爱。

其实,被《延禧攻略》的角色、情节、服化道吸引的外媒,远不止 BBC 一家。

在这之前,英语版《时尚芭莎》,就列举了 "《延禧攻略》让人着迷之五大理由 "。

首先是令人惊叹的角色设定和让人抓狂的故事情节。

时尚芭莎的编辑认为,剧中每个人的欲望、行动,都是合乎逻辑、有原因的。

甚至能让观众在理解了角色后,对最初讨厌的反派也产生同情。

比如,《时尚芭莎》的英语编辑最喜欢的角色,是谭卓扮演的高贵妃。

" 她的傲慢和恶毒背后其实有着悲惨的过去。"

而佘诗曼扮演的娴妃,也让人忍不住同情:

" 当继后一步步达到权力的顶端、展露出邪恶的内心时,也能感受到她的孤独和心碎。"

这样的情节往往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观众的共鸣,所以在一些海外播放平台上,

很多第一次看中国电视剧的网友,对这部剧的评价也很高 ,

认真追完了全剧后,很多都打出了 10 分这样的高分评价。

不过 Youtube 上由于专门的英语字幕还不算很完整,很多听不懂的观众也等得很急 ..

另外,作为时尚杂志,《时尚芭莎》最关注的还是《延禧攻略》的服装、首饰、器具。

在这方面,《延禧攻略》的表现,也让人感到惊艳。

为了理解剧中角色华丽复杂的衣服的含义,他们还特意研究并介绍了清代宫廷的等级制度。

知道了不同等级的嫔妃只能穿不同颜色、花纹的服饰后,再看《延禧攻略》的穿着打扮,就更觉得回味无穷。

同时,《时尚芭莎》也介绍到,

" 妃子们佩戴的首饰大多也是使用传统的清代工艺制作的,让人感到惊叹。"

这些随着《延禧攻略》的热播被人讨论的工艺,大多都是之前不曾被英语大众读者了解的。

比如剧中人物佩戴的绒花、点翠,就被翻译成 "Velvet Flowers","Tian-Tsui",

配上精美的图片后,让很多外国观众,即使不了解中国文化,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精致和美丽。

其中出现的很多器物,例如团扇、屏风、衣领、头冠,

也是根据故宫博物院的一些资料设计的,更让电视剧充满质感。

电视剧幕后制作特辑,也让《时尚芭莎》大为称赞。

" 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过去的年代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但《延禧攻略》却创造了一个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世界,一个光彩但又内敛、优雅的世界。"

随着像 BBC、harper~q~s bazaar 这样的主流英文媒体对《延禧攻略》的关注,

越来越多的关于延禧攻略的报道,出现在不同国家的大众观众视野里。

人们透过一部电视剧了解了中国的器物之美,工艺之美,

甚至是历史习俗、宫廷制度、历史演变。
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虽然《延禧攻略》并不完美,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,

但的确是一部能够传播中国文化的电视剧。

希望今后,更多类似《延禧攻略》或者比之更好的国产电视剧,

能够凭借越来越好的制作水平,吸引到更多的不同国家、语言的观众,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,欣赏中国文化之美 ..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Ming_Yolo:港真,延禧对女权潮流的贡献被大大低估了。从富察小天使对封建礼教的无声反抗,继后公然断发,到魏姐利用皇权走上人生巅峰,已经是封建社会背景下女人能做到的极限了。魏姐人格的完整,爱情中的独立,是非常多所谓的 " 大女主 " 戏不具备的

Truffee:我国走向世界的就是这种电视剧。行吧。

我还是金大迪:算是文化输出比较成功了

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废柴酱:令人尴尬

十即艺术:评论里那么酸干嘛人家好歹还能为文化输出贡献点力量,你们就只会敲键盘

我系阿 ying:无论如何吧,版权卖到 70 多个国家,这很吊,也算是为让别国了解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。

melancholyyyyy:看之前觉得应该也就那样 看完之后觉得还行,主要是女主跟其他宫斗剧女主太不一样的,心眼子太多,而且全靠自己的手段和智慧,其他打着靠自己旗号的全特么是靠男人

小粉粉迪迪:这部剧剧情其实一般,不过它一反过去宫斗剧女主角开始都是傻白甜的套路,上来就是怼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,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,让人看的很过瘾。给这剧扣文化输出的帽子就太大了。这部剧其实就是戏说剧,看着过瘾就好。

七娘聂窈:这是我少有的认认真真从头到尾观看下来的影视剧,所以私以为我还是有一点发言权,说实话,这部在媒体报道和观众评价中常被定义为 " 爽剧 " 的作品可能还是因为其出品人过往的作品形态被低估了,至少我可以说其中每个主要人物都是十分丰满又不浅显直接的,特别是女主人格的变与不变刻画的非常到位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